6月17日,“民俗里的湖州”首屆“絲綢之源·嫘祖母親文化節”系列活動暨全國學術研討會在浙江湖州吳興開幕,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古代史研究所、中國先秦史學會、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等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究絲綢之源歷史文化,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嫘祖母親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何以吳興?“人家門戶多臨水,兒女生涯總是桑。”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雨過湖州》道出了湖州悠久的桑蠶文化。
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大學、煙臺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及研究生導師孫敬明研究表示:“吳興錢山漾遺址出土絲綢、絲帶等絲織品,應是中國考古學史上發掘出土時間最早、絲織品年代最早、保存程度最好的典型物證。結合相關證據良渚文化的時代大致與黃帝時代相對應。嫘祖發明養蠶絲綢,而錢山漾遺址出土絲綢應屬嫘祖發明絲綢之范疇。同時在遺址中還發現了與絲綢紡織相關的多種用具,從而證明當地養蠶與絲織的發展,這種綜合的發現在國內也是獨一無二的。”
在錢山漾遺址發現的家蠶絲織物,距今有4400-4200的歷史。吳興區委宣傳部/供圖
省社科聯黨組成員、秘書長劉東表示:“吳興擁有歷史悠久的栽桑、育蠶、絲織技術,素有‘蠶桑甲天下’之說。位于吳興區潞村古村落的錢山漾遺址,出土了世界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家蠶絲織物,被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
省婦聯黨組成員吳越表示:“在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無論是被譽為人文女祖的嫘祖古代傳說,還是岳母刺字、木蘭從軍等歷史典故,無論是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鑒湖女俠’秋瑾、‘浙東劉胡蘭’李敏等女性革命家,還是新時代奮斗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優秀女性,她們在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男女并駕,如日方東’的絢麗篇章。”
尤其是我國遠古時期的一位偉大女性嫘祖,她開創了蠶桑文化,被譽為“華夏母親”“中華先蠶”。在湖州本地,嫘祖化身為“蠶花娘娘”,采桑、養蠶、繅絲、織綢及其傳說習俗構成了蠶桑文化。吳興各地就有許多敬蠶重桑、愛蠶護桑的習俗,每年從臘月十二蠶花娘娘誕“送蠶花”一直到“蠶罷”“謝蠶花”,蠶桑文化傳承至今。
如今我們該如何擦亮“絲綢之源”這張“金名片”?吳興帶著考題重新出發。近年來,吳興區加快絲綢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步伐,通過文化賦能,與湖州師范學院等高校開展合作,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等方面的努力,吳興的絲綢產品已經遠銷到了全世界各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吳興區委書記趙如浪表示:“在絲綢之源紀念、發掘、弘揚嫘祖文化,既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文化幸事,也是一件助力產業和城市的發展大事。未來,我們將借助本次大會的東風,持續傳承嫘祖精神、汲取文化養分、凝聚前行力量。”
此次,吳興區還舉行了蠶罷豐收宴、潞村“宋韻風雅游樂集”、2023吳興青年潮流藝術節暨嫘祖母親文化節、“絲綢之源·嫘祖母親”紀念活動等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
據了解,吳興區將進一步加強絲綢文化和嫘祖母親文化的研究,力爭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把“絲綢之源·嫘祖母親文化”打造成獨具吳興標識、吳興特色的“金名片”。(陳雯?張羽雷/文 閔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