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5月27日電(記者鄭夢雨)“咚咚……”天剛亮,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山川鄉馬家弄村的竹林里,村民丁渭寶正手腳利落地砍掉枯死的毛竹。
“枯竹要盡快砍掉,否則影響其他竹子的生長。”他擦了擦汗笑著說。
作為“兩山”理念發源地的安吉縣去年上線了“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將農戶的林權統一流轉到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經核證后形成碳匯產品包,再通過安吉縣兩山生態資源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收儲交易,增值產生凈收益的70%反哺給合作社,實現林農增收。
今年,馬家弄村通過合作社在村里流轉了4500畝竹林,這部分竹林總共可以拿到每年180萬元的林地流轉金。根據相關協議,丁渭寶家的20畝竹林通過合作社流轉,每年能拿到至少4800元的收益。
“過去幾年毛竹不‘走俏’,價格賣不起來,村里很多人也不愿意花功夫上山打理,‘拋荒’現象嚴重。”丁渭寶說,“沒想到現在林子里的空氣竟然還能換錢,竹子又成了‘香餑餑’!”
在馬家弄村,和丁渭寶一樣重新上山養護毛竹的村民越來越多,施肥、除草、翻土,精心呵護著每一棵毛竹。
不僅優質空氣能“賣錢”,“碳匯指標”也可轉化為“生態綠幣”。湖州南部的德清縣近日成功簽約了浙江省首筆濕地碳匯交易。德清縣自然資源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每噸58.83元的價格,購買了下渚湖濕地1萬噸碳匯量。江南水鄉濕地原生態美景,轉化成蘊藏巨大碳匯能力的生態價值。
“據測算,下渚湖濕地年固碳能力在1.7萬噸左右。”德清縣自然資源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將碳匯資金用于濕地生態修復等工作,到2025年下渚湖濕地碳匯量預估可達到3.4萬噸以上。若將這些優質空氣“變現”,每年產生的綠色資金可以在當地縣域范圍內實現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反哺濕地生態建設。
以紡織產業聞名的長興縣擁有幾千戶家庭織機散戶,傳統手藝雖致富了一方百姓,但“低散亂”等問題逐漸讓環境壓力凸顯。走進夾浦鎮丁新村小微園區,記者看到加彈機、經編機等設備都入園集聚,通過“織機上樓”實現“空間換地”。
“原來在家生產,環節分散,如今集聚后生產效率更高,每年可以節省約30萬元物料運輸成本。”織機戶朱旭平說。目前,長興縣家庭織機散戶大部分已實現“上云”,單臺織機產能提升20%,產品合格率從87%提升至95%以上。
如今,吳興區工業控碳數智平臺迎來了第95家接入企業。該平臺對全區紡織、化纖、有色金屬等高能耗行業中的150多家規上企業逐步實現碳排放精準管控,同時配套節能診斷服務等,用及時、直觀的碳排放數據引導企業綠色轉型。
“數字化手段使企業碳排放量有了精準的‘標尺’。”吳興區發改經信局副局長曹國良說,精準實時控碳,也能讓生產力實現高質量“變現”。
責任編輯:宋越
-
1到4月同比增長12% 浙江固定資產投資勢頭強勁
2022-05-29 10:21:16
-
嘉興:打造“一支隊伍管執法”的南湖樣板
2022-05-29 10:21:16
-
浙阿攜手培養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裁判員
2022-05-29 10:21:16
-
浙江省第三屆生態運動會開幕
2022-05-29 10:21:16
-
浙江多地有強對流天氣!浙江省防指辦部署強降雨防范工作
2022-05-29 09: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