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30日电 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有着“中国生态第一市”美誉,这里也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地域特色,森林覆盖率80.8%。这座生态资源禀赋突出的“城市”内,却有着一个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6.9%、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25.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2.2%、R&D占比连续数年高于5%、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总数进入全国国家级经开区20强的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丽水经开区”)。
这样的成绩从何而来?如何让绿色发展与生态良性互动?在丽水经开区的工厂、井然有序的设备、自动化的机器手臂之间,有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绿”,正点“绿”成“金”,迸发出空前的产业活力,奏响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逐“绿”而行,引领合成革产业“绿色”变革
在浙江嘉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合成革生产车间内,一排排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行着,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不停。值得注意的是,工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的“全副武装”,生产环境也没有了石油基PU材料(传统合成革材料)的异味。这得益于材料“变废为宝”的关键一招——咖啡渣与天然聚合物相结合。
“我们工厂通过生态材料做到了材料循环再利用,而处理过的水资源也能做到低污染,希望凭借绿色低碳的‘渣渣革’等水性革产品形成新的产业规模优势,为绿色发展贡献自身力量。”企业创始人郑嗣铣说。作为一家集开发、研究、生产于一体的生态环保型企业,嘉柯的水性服装革和渣渣革获评2022年度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丽水经开区以生态合成革为核心的时尚产业完成跨越转型,产能占全省的30%、全国的8%,其中水性合成革产能占比全国的25%左右。”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伟介绍。
从“落后产能”到引领风潮的“时尚产业”,一个“绿”字,贯穿了丽水经开区生态合成革产业链的发展之路。
生态合成革产业作为丽水经开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丽水经开区积极探索高新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引进水性替代,对合成革现有企业实施“油改水”“水扩量”,规划约1000亩两处核心区域打造水性合成革生产基地,同时,联合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建设6个研发创新平台和合成革国家级检测中心。截至目前,已累计2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拥有2家高企研发中心。
如今,这个推行行业水性化,谋划绿色变“革”新路子的丽水经开区,推动生态合成革产业提质增效,也成为全国时尚合成革产业集聚度高、绿色发展水平优、创新发展活力强、产业生态体系完整的产业园区之一。
促“生态”而兴,迈上生态价值转化“快车道”
“依托丽水这个‘天然库’,打造‘生态维康’也是我们的成功战略。”维康药业负责人说。
丽水被誉为浙西南的“天然药园”,中药材资源多达2344种,占浙江省的98%、华东地区的76%,中药材种植在中药产业链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家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维康药业依托丽水区域资源优势以及中草药种植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与丽水有关县市区联合种植金银花、益母草等中药材,拉长了企业产业链,从产品源头开始形成全方位、持久性的质量控制体系,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质量保证,也为药企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丽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野生中草药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维康还参与可持续管理中草药植物资源项目,引入国际标准,为可持续、公平地采购野生植物产品提供指导;并同迈克尔·莱维特诺贝尔奖工作站在生物医药科研创新上开展实质性合作,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为公司加速发展赋能。
企业资源和环境优势的双重叠加,使丽水经开区先天具备发展的优越条件。如何把“优势”持续做大做强?丽水经开区逐渐形成以中药产业为基础,以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制药装备、医疗器械为主导,以大健康产品、医药健康服务、医药与相关产业融合为延伸的具有“一二三产融合”的丽水特色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并连续打出助推产业发展的“组合拳”:发展了华润三九众益、维康药业、五养堂、贝尼菲特、百山祖等一批优势特色生物医药企业,同步引进帷幄、瑞联等多家企业入驻;搭建原能细胞生命科技园、制药机械产业园、生物医药加速器、“浙八味”道地药材基地和中药材研发基地等健康医药产业新平台、新项目,在大梁山打造大健康生命科技走廊,扎实推进企业环境保护提升提升工作,预计“十四五”末丽水经开区健康医药产业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利用健康医药产业转化生态资源价值是丽水经开区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通道的一个缩影。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在健康医药领域产生更大经济效益。
乘“数”而上 助力制造业“凤凰涅槃”
生产、入库数据在偌大的显示屏上不断跳动、整洁的车间只有几位工人进行现场操作,一台台机器手臂稳稳“拿”起零部件,从精准放置、自动组装到“送”出成品……在丽水经开区的延锋安道拓方德电机公司的车间内,这样的一幕与大众印象中的零部件行业相去甚远。
“我们现在目前拥有的19条转子线和18条装配线,已有15条转子线和14条装配线为自动化、智能生产线。” 延锋安道拓生产工程经理谢仁斌介绍,目前,生产车间智能化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现场基本可以做到机器操作。“下一步,我们的生产会加大数字化设备投入,加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了安全保障水平。”
近年来,丽水经开区实施“绿色化转型、集群化发展、数字化赋能”的“三化”举措,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跨代提级;全面实施“科创倍增计划”,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创新生态支撑,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截至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高新投资同比增长132.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8家。
一批又一批引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的制造企业,正勾勒出丽水现代生态工业的广阔图景,培育半导体产业并组链成群,引进项目29个,总投资近600亿元,形成了“芯片材料、装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全产业链。2022年,成立滚动功能部件产业院校,大力支持方德电机、中广电器、嘉利工业等龙头企业扩大产能。截至目前,丽水经开区共有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市级绿色工厂和5款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多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浙江制造精品”“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等荣誉。
“我们会继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突出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丽水经开区经济促进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丽水经开区将集中资源培育更多绿色标杆企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经开绿色制造”品牌。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采写:汪菁璐
设计:战晓菁
供图: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核校:韩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