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何玲玲、方問禹
“讓我們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共同迎接2023年的第一縷陽光”——一段酣暢淋漓的長跑之后,陳曉軍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這段文字。
生活與工作當中,奔跑一直是他的關鍵詞。作為全球最大箱包制造商——力高控股集團董事長,陳曉軍早在2022年11月21日,就帶著公司高管趕到美國、比利時和荷蘭,穩訂單、拓市場。
此行收獲頗豐:老客戶信心更足,訂單量平均增長30%以上;憑借更穩定的供應鏈優勢,企業新增3家電商大客戶,而以往少有這樣的機會。
“干字當頭,不敢遲疑。”陳曉軍介紹,2020-2022年,企業產值增長30%以上,原因是在全球疫情下主動求變:箱包從100%出口到內銷占比35%,實現市場“雙輪驅動”;瞄準大健康產業,投資的黃精項目展現市場爆發力。
浙商是當下中國最活躍的商幫群體之一。目前,浙江市場主體超過900萬戶,按常住人口測算,每7個浙江人中就有1個“老板”。此外還有600多萬浙商深耕國內市場,200多萬浙商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不等春暖花開,早已千帆競發,勇于在變局中開新局。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去年12月份以來,從省級部門帶隊啟動“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計劃,到召開全省大會動員鼓勁,浙江政企聯動、因時而動,干在實處抓發展。
去年12月23日,第六屆世界浙商大會隆重召開。這是浙江省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的浙商盛會,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浙商創業創新的重要戰略平臺。
浙江省委認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只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就能善于發現和把握機遇、珍惜和用好機遇,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實現更好的發展,擁抱新時代、走好新征程、實現新飛躍。
近年來,外貿訂單向東南亞轉移之勢明顯,浙江大量企業意識到,這既是產業規律,同時也倒逼企業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努力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上游攀登。
與數以萬計的本地外貿企業不同,紹興七夕進出口有限公司的主要市場集中在歐洲國家。這家企業去年接到丹麥客戶一筆686萬件浴袍的采購訂單,引起同行矚目。
2021年這家企業從國內采購、出口到歐洲的訂單額約29億元,2022年這一數據突破40億元。
企業創始人胡斌是“國際紡都”浙江柯橋本地人,打小在布堆里長大。年僅39歲但已步入創業第17個年頭的他感受到,紡織外貿的傳統路徑越來越窄,必須主動求變“找飯吃”。
為了更好適應歐美市場標準,這家企業每年支出160多萬元審核費用,獲得“MADE IN GREEN”、GRS再生成品證書等國際認可資質。正是這些“敲門磚”,幫助企業拔得頭籌,進入歐洲大型商超集團的供應商體系。
在柯橋,政府與企業聯動發力,通過提供更穩定的供應鏈體系、更專業的客戶服務、更靈敏的市場信息,開始與國際頂尖、前沿的面料商展開競技。
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聯動,“兩只手”高效協作,是浙江民營經濟展現活力、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不少企業表示,全球疫情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企業求發展的訴求強烈,但許多流程靠企業推動自然就慢,甚至有心無力。
“這個時候,政府擔當作為的本色就體現出來了。”浙商研究院執行院長楊軼清認為,市場好的時候,政府就“看不見”或者感覺不到存在,但市場困難的時候,“有形之手”趕緊出手,這個就是“有為”,是與擔當連在一起的。
去年12月底,浙江集中推出9個省級部門服務浙商數字化應用平臺,包括開啟“強鏈、補鏈、暢鏈、固鏈”新通道的“產業一鏈通”,解決企業科研“攻什么、誰來攻、如何高效服務攻關、科學評價攻關”新路徑的“科技攻關在線”,幫助企業精準找地、便捷用地、有效拿地的“浙里找地”等,全面賦能浙商新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