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12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呂昂
近日,位于杭州市蕭山區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召開建設動員大會,發布了臨空經濟示范區空間、產業、交通三大規劃,擬從體制機制創新、頂層規劃優化等方面對示范區進行重塑,加快從“城市機場”向“機場城市”深度轉型。
從農業小縣到經濟大區,從傳統制造到數字“智造”,從工業強區到共富示范,每一次趕考中,蕭山始終以“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精神書寫答卷,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樣本。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年來,蕭山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4.99倍,人均GDP增長了2.38倍。
精準“造鏈”,引領產業縱深發展
今年4月,蕭山正式啟動精準“造鏈”計劃,首批騰出萬畝工業用地,錨定制造業主線,圍繞智能汽車、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支柱產業,打造智能硬件、纖維新材料等14條產業鏈,助推產業鏈實現“專精特新”發展,形成具有辨識度的優勢產業集群。蕭山擁有12余萬畝存量工業用地,占杭州市工業用地總量四分之一,但零、小、散特征明顯,畝均稅收僅20多萬元。
“蕭山制造業‘二次創業’,還需向低效工業存量用地要發展,以空間優勢換產業鏈集聚態勢。”蕭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蕭山牢牢抓住“騰”這個關鍵性抓手,分階段制定畝均稅收2萬元、3萬元、5萬元以下低效企業清零計劃,用于保障“小籠育鳥、擴籠優鳥、空籠引鳥、大籠待鳥”四大攻堅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蕭山論證通過有機更新項目238個,盤活存量工業用地10012畝。
蕭山聚焦引育標志性項目、打造標志性園區、提升標志性貢獻三大標志性成果,一鏈一長,做精做透細分產業鏈規劃、布局和生態,提高主鏈產業經濟貢獻比重;以園優鏈,加快形成產業鏈集群效應。“我們以‘每年有新突破、三年有大進展、五年基本建成’為目標,力爭實現集聚倍增產業鏈效應。”杭州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王敏表示,蕭山將堅持大戰略引領,東部釋放“臨空+自貿”雙區疊加優勢,打造帶動城東智造大走廊高質量發展的制高點;西部鞏固擴大“蕭濱一體化”發展態勢,推動“高新+實體”強強聯合,打造“中國視谷”等未來產業地標,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為共富打下堅實產業基礎。
村企合作,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占地2.44平方公里,擁有89家企業,平均每7戶家庭就有1戶經營企業,2021年實現村級可用資金5431萬元……位于蕭山衙前鎮的鳳凰村,正從曾經的貧困村變為如今的“共富村”。
“老書記當年三顧茅廬,用誠意打動石油公司,辦起全省第一個聯營加油站。”談到鳳凰村如何賺取“第一桶金”,村民們記憶猶新。1985年,鳳凰村用集體土地入股,與蕭山石油公司聯合成立加油站,當年獲得分紅收入30萬元。自此,鳳凰村開始個體私營經濟與集體經濟“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模式,先富帶后富,在鄉村振興路上,書寫一段又一段“鳳凰”傳奇。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長期以來,蕭山積極引導企業深入參與鄉村振興,通過政策撬動、產業驅動、示范帶動等方式,多維度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今年年初,浦陽傳化共富鄉村項目落地浦陽鎮徑游、謝家和安山三村交界處,3000多畝成片規模農業產業用地納入示范點范圍。“我們會在這片農地建設未來農場、鄉村共富中心、農業科技創新園、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傳化集團副總裁徐迅介紹,圍繞蔬果、花卉、糧油三大產業,傳化已與浦陽鎮18個村共建強村公司。
“用好民營企業這支生力軍,鄉村振興就能步入‘快車道’。”蕭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強村公司就是蕭山探索村企共建實現新型共富的縮影。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蕭山421個村級集體經濟共實現總收入17.1億元,經營性收入12.2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118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降低至1.58。
“數智”賦能,推動城鄉社區現代化
不久前,蕭山交警指揮中心接120急救車申請,稱要從新城路趕到紅墾社區轉運一位突發疾病居民,路程十余公里。緊急時刻,指揮中心啟用“一鍵護航”應用開辟綠色通道。最終,急救車比導航地圖規劃時間提前12分53秒鐘趕到現場,病人順利轉運,轉危為安。
“一鍵護航”是蕭山融合貨導系統、重點車輛管控平臺、視頻接力系統,打造集應急處突、群眾求助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集成應用。目前,該應用已實現醫療急救、消防救援、公安處警等特種車輛單次任務速度提升50%以上,救援時間縮減30%以上。
近年來,蕭山以數字化改革為總牽引,加快重塑基層治理體系,將全區559個城鄉社區劃分為城市社區、農村社區、城郊接合部社區、城鎮社區、融合型社區五大類型,分類施策、分級管理,深入實施“五社聯動”提質增效、數字賦能現代社區建設等“七大攻堅行動”,促進城鄉社區“強筋健骨”,著力構建“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共同體。
社區雖小,卻關系千家萬戶。據悉,到2025年,蕭山區目標建成五星級城鄉社區100個,四星級城鄉社區200個,三星級城鄉社區實現全覆蓋,100%的農村社區年經營性收入達150萬元。“最終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社區工作體系變革重塑,優質共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王敏表示。